联系我们: 0371-69682111 咨询电话:0371-69682333
    二十四节气 ▏惊蛰
    来源:本站  时间:2020-10-14 08:49:11  
    《惊蛰》 左河水 一声霹雳醒蛇虫, 几阵潇潇染紫红。 九九江南风送暖, 融融翠野启春耕。 何为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惊蛰》左河水
     
    一声霹雳醒蛇虫,
    几阵潇潇染紫红。
      九九江南风送暖,  
    融融翠野启春耕。
    何为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春雷惊百虫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
        惊蛰时节,天气转暖,春雷出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此时虫卵也将开始孵化。然而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的地温。
    惊蛰的命名风波
         惊蛰在夏代曾被称为启蛰,汉朝时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      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
    汉景帝代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用不惯的原因,唐开元年间,著名僧人一行编《大衍历》时,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惊蛰一到天气转暖,桃树开始开花,并逐渐进入盛花期。
    二候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鸟出而鸣啼,春暖花开之庆也。
    三候鹰化为鸠:鹰,蛰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
    民间习俗
      【祭白虎蛰伏着的动物被春雷惊醒后,便开始觅食。按广东民间传说,凶神之一的白虎也于这时觅食。为着平安,惊蛰那天要祭白虎。将预先准备好的身带豹纹、口有獠牙的纸造老虎置于神坛前,拜祭时,以猪血喂之,以肥腻的生猪肉抹在老虎的嘴上,以人之心度虎之腹:油水都吃饱了,自然就不会再伤人了。
      【惊蛰吃梨】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吃梨,也有了“努力荣祖”之念。
      【蒙鼓皮】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声是雷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打小人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也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即“打小人”的前身。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民间谚语

    惊蛰地化通,除麦莫放松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
    惊蛰冷,冷半年


    本文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