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0371-69682111 咨询电话:0371-69682333
    沐浴传统文化,感受民俗特色——绿博园春节民俗系列展览
    来源:本站  时间:2020-10-14 08:42:34  
    为传承中国特色民俗文化,让广大民众了解精湛的民俗工艺,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郑州绿博园在春节期间继续为大家奉上各类民俗展览活动。豫陕面花艺术展、洛阳刺绣艺术展
            为传承中国特色民俗文化,让广大民众了解精湛的民俗工艺,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郑州绿博园在春节期间继续为大家奉上各类民俗展览活动。豫陕面花艺术展、洛阳刺绣艺术展、中原葫芦艺术展三大民俗特色展览,农历正月初一与您准时见面,并且展览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
     
    《豫陕面花艺术展》
    一方白面质朴实,百番花样意无穷
            面花,又叫花馍、面羊、羊羔馍等,广泛流传于黄河流域麦产区。面花作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是老百姓以面团的可塑性为基础,结合传统民间观念,而创作出来的艺术造型。
     
            本次所展面花以合阳面花、豫西面花为主,作品涵盖了迎婚嫁娶,满月贺寿,喜庆节气等丰富题材,传达了面花所蕴含的有关岁时节令,人生礼俗、民间祈愿,时代表达等时光记忆。
     
    《中国梦》
     
            面花 记录岁时节令
            岁时节令、韶光春风。一年冬尽春来,四季节日连连,悠悠岁月里,面花以不同的花样记载着中国传统的岁时节令。
            春节吃枣馍,元宵蒸馄饨馍,清明时节做桃花馍,五月端午捏老虎馍,六月六做莲花馍,八月中秋做月饼馍,九月重阳做节节糕,面花是我们独特的节日符号。
     
    《卧老虎》
     
            面花 承载人生礼俗
            礼尚往来,祝福传情。对于人生礼俗,面花是重要而本色的礼物与象征。
            婴儿出生蒸老虎馍,满月蒸鼓鼓馍,周岁娃娃吃鱼馍,孩童岁蒸项圈馍,青年人结婚蒸龙凤馍,老人过寿蒸桃馍,离别人世送包馍,人生幼童到老翁,面花是北方人一生都绕不开的礼俗。
     
    《福寿双全》
     
            面花 表达民俗祈愿
            祈神祭祀,有梦归兴。与其它民间艺术品一样,表达原生的民间信仰与祈愿是面花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之一。
            莲面花寓意连生贵子,菊面花寓意高洁长寿,桃儿馍寓意富贵寿长,石榴馍寓意多子多福,鱼儿馍寓意吉庆有余,牛羊馍寓意六禽兴旺,龙凤馍寓意幸福美满,面花就是老百姓朴实美好的民俗祈愿。
     
    《龙凤呈祥》
     
            面花 焕发时代新生
            盛世而兴,变化出新。一个时代具有一个时代的艺术,文化自信让面花的文化表达更加游刃有余。
            同心共筑中国梦,丝绸之路代代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一系列时代主题创新的背后,是我们呼唤匠人匠心回归的最强呐喊,更是我们传承发展面花文化的敬畏之心。
     
    《鹿鹤同春》
     
            面花 追寻春节记忆
            民间习俗,春节为大。二十八,蒸枣花,春节蒸花馍是黄河流域许多地区不变的习俗。
            春节面花有简洁生动的贴花型,有大胆夸张的变体型,有富丽堂皇的插花型,但无论何种造型,都寄托着老百姓美好的新年祝愿,也增添了浓郁的民俗年味。
     
    《金猪送宝》
     
    《洛阳刺绣艺术展》
    十指春风绣锦色,千针万线洛阳情

     
            刺绣是以针穿线,使用各种针法和绣法,在不同的纤维织物上绣制图案纹样的一种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古代称“针黹[zhǐ]”,今俗称“绣花”。由于传统刺绣多为女性所作,也常被称为“女红[gōng]”。
     
            刺绣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绣品的纹样装饰性强,色彩浓郁鲜艳,具有独特的的艺术风格和特色。锦绣华夏五干年,刺绣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历代的刺绣艺术和绚丽多姿的刺绣纹样更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刺绣是一个地域广泛的手工技艺,地域环境对刺绣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河南除了名扬天下的汴秀,还有历史悠久的洛绣。
     
    《百羊图》
     
            洛阳的刺绣工艺起源早,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在古代曾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这些都为洛绣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宋朝以前,洛阳刺绣一度代表了当时全国最高的技艺水平,到了宋代以后,随着洛阳城市地位的下降,洛阳刺绣的地位渐趋衰微,苏绣、蜀绣、湘绣、粤绣、汴绣等其它著名绣种才逐渐兴起。
     
    《荣华富贵》
     
            本次展览以洛绣第五代传承人高源老师的近200件洛绣藏品为主,这些绣品种类丰富,包括绣衣、霞帔[pèi]、裙带、绣鞋、枕顶,绣帽、肚兜、卧婆、荷包、挂件、绣片、璎珞等;绣工精细,图案秀丽,从花草植物、动物人物到各种纹饰,每一件绣品莫不揭示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条纹腰黄、绿绣花裙带》

     
    《香包》

     
    《有凤来仪床楣》
     

    《三寸金莲绣鞋》
     
            透过这些绣品,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弯腰弓背的绣花女,一针一线,夜以继日的在操劳;仿佛还能穿越到过去,看到新娘穿着“凤穿牡丹”的五彩绣衣,披着多彩的霞帔,向我们款款走来;仿佛看到那顽皮的孩童,头戴老虎帽,脚穿虎头鞋,嬉笑着向我们跑来……
     
    《虎头帽》
     
            刺绣制作工序
            刺绣的准备材料和工具包括:绣线、布料、绷架、绣花针、剪刀以及其它上稿用的铅笔、硫酸纸和毛笔,绣料用的毛刷,以及线囊、尺等。刺绣的工序有选稿、上稿、上绷、刺绣、整理五个工序。
     
            洛绣的十二种针法
            刺绣工艺的表现特质取决于针法的选择和运用。洛绣的十二种针法分别是齐针、抢针、套针、擞和针、铺绒绣、辫子针、接针、滚针、切针、打籽绣、网绣、堆绫绣。
     
    《中原葫芦艺术展》
    巧手绘方寸,葫芦展乾坤
           葫芦,谐音“福禄”,是富贵的象征,代表着长寿吉祥,其生长藤蔓绵延,结籽繁盛,又被视为祈求子孙万代的吉祥物,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本草纲目》里记载,葫芦浑身是宝,不但可以食用,入药,还能制作浮具,农具、乐器和酒器。后来人们还把美好的愿景绘制在葫芦上,逐渐地从食用品演变为艺术品,从此,葫芦器便诞生。

            葫芦器也称为匏[páo]器,是一种将天然美与手工艺术合二为一的传统工艺品。至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葫芦器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品,不仅成为供皇家赏玩的御用珍品,也正为民间驱灾辟邪、祈求幸福的吉祥装饰。葫芦器被广泛传播,种类也随着制匏工艺的不断革新变得丰富多样。
     
            本次展出的作品出自中原各地当代葫芦手艺人之手,他们精雕细琢,以巧夺天工的技艺呈现出葫芦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包括烙画葫芦、雕刻葫芦、绘画葫芦、嵌丝葫芦等。
     
            烙画葫芦
            烙画葫芦,又称烫画葫芦和火笔画葫芦,是利用烙铁在葫芦上熨出烙痕作画。相传起源于汉代,后失传,清朝遂又兴起。
     
    《山水》和《富贵吉祥图》
     
            雕刻葫芦
            雕刻葫芦,分为葫芦雕和刻葫芦两种。葫芦雕既非单纯的范制,也非单纯的雕刻,是其将范制、雕刻、火绘、拼接组合,融为一体,成为一门综合的葫芦器工艺,是一种立体艺术;刻葫芦,顾名思义是在葫芦上刻字雕画,使其成为供人欣赏的葫芦艺术品。
     
    《连年有余》和《金菊》
     
            绘画葫芦
            葫芦绘画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品,起源于宋代,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建兴盛。葫芦在中国民间素有“宝葫芦”的美誉,一直被视为吉祥物,而在吉祥物上赋诗作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
     
    《鹰城之鹰》和《牡丹》
     
            嵌丝葫芦
    嵌丝葫芦相对于其它葫芦工艺稍显复杂。首先根据图案雕刻出由浅到深的槽,结合彩绘工艺,再把铜线、金属线、彩色塑料丝等材料嵌入槽中,用彩绘腻子将葫芦体抹平,最后进行磨平、抛光。由于丝线的嵌入,让整个作品更有质感,典雅大方,增加了葫芦的观赏性与艺术性。
     
    《婴戏图》和《年年福禄》
     
            三大民俗特色展汇集中国经典传统民间工艺品,把古老的技艺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春节马上来临,期待与您相见!
     

    民俗特色展详情
    展览时间:正月初一至十六
    展览地点:3号服务中心、5号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