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0371-69682111 咨询电话:0371-69682333
    格木:百折不挠的“硬汉”
    来源:本站  时间:2020-10-14 08:41:03  
    格木是我国南方传统硬木树种,应用历史长,最早可追溯到秦朝,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近现代由于历史地位的认知偏差、天然资源枯竭、人工栽培困难,其应用逐渐减少,推广一波三
           格木是我国南方传统硬木树种,应用历史长,最早可追溯到秦朝,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近现代由于历史地位的认知偏差、天然资源枯竭、人工栽培困难,其应用逐渐减少,推广一波三折,尤其是在近年来珍贵树种迅速发展的大潮中相对落后。历史曾用名、木材名、植物学名的混淆,对树种的社会认可和发展的影响几何? 一个不起眼的小虫子如何决定一个“硬汉”的命运?一个命运曲折的硬木树种如何重装出发、再现风采?
      树木档案
      格木,俗称“铁木”,属苏木科格木属,本属仅此一种在我国天然分布。格木喜温暖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地区和越南北部,对土壤适应性强。格木属常绿阔叶树种,高大乔木;二回羽状复叶,羽片通常3对;花期5-6月,果期8-11月,荚果,成熟期棕褐色,种子黑色,千粒重800-900克;纯林早期虫害严重。其以心材利用为主,坚硬、耐腐、耐虫蛀;天然林资源几近枯竭,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主要栽培珍贵树种。
      格木,俗称“铁木”,是我国南方传统硬木树种,树干高大通直,树冠苍绿荫浓,树形优美,材质坚硬耐腐,郑和下西洋的舰船就用到了格木。徐永福摄
      珍贵名木 见证历史
      格木属于高档珍贵木材,心材、边材区分明显,边材浅黄色,心材棕褐色或黑褐色,无特殊气味,木材硬度高,防虫蛀、耐腐蚀。格木边材多有家天牛危害,潜伏期和危害期可达6-8年,不建议利用。心材可用于船舶、建筑、桥梁、家具、实木地板、工艺品制作等。
      格木应用历史长,最早可追溯到秦朝,在各历史时期称谓不同,这也是后来引起是否列入《红木》国标争议的主要原因。格木在宋朝称为“石盐木”,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谪到广东惠州,留下了《西新桥》的诗句:“千古谁在者,铁柱罗浮西。独有石盐木,白蚁不敢跻。”其中“石盐”即为格木,反映了格木在桥梁中的应用,以及木材坚硬、耐腐蚀、防虫蛀等特性。
      明清时期,格木称为“铁力木”“铁梨木”“铁栗木”,以“铁力木”最为广泛。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海舟“唯舵杆必用铁力木”。格木由于是两广地区天然分布较广的硬木树种,在当地应用较为广泛,在明清广式家具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故宫亦有收藏,格木古家具收藏和加工在广西玉林地区较多。
      格木历史上在造船、建筑上具有重要地位。江苏、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古船遗址均有发现格木的应用。典型的代表为郑和下西洋的舰船,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潘彪在南京明代宝船厂遗址考古工作中发现,当年格木的应用达5.51%。
      格木建筑的典型代表为广西容县真武阁。真武阁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全阁为杠杆式纯木结构,不用一件铁器,通高13.2米,采用凿榫卯眼,斜穿直套,以杠杆结构原理,合理协调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统一整体。400多年来,真武阁历经多次地震、特大台风,仍安然无恙。其结构之奇巧,举世无双,被誉为“天南杰构”“天南奇观”“古建明珠”“天下一绝”,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称之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罕见的一颗明珠”。1982年,真武阁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乡土树种 用途广泛
      现代格木主要用于家具、木地板、雕刻等。近年来研究发现,格木种子、茎皮、树叶含有生物碱-咖萨因、二萜及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强心、清除自由基和抗瘤等作用。格木伐桩自然条件下腐烂即可产生灵芝,经形态和显微特征鉴定属赤芝,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格木不但木材珍贵、药用价值高,而且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格木树体优美,树冠浓荫苍绿,新叶红色,在冬春季节极具观赏价值。格木根瘤发达,是良好的生态公益林树种,近年来在华南地区的景观林和生态林建设应用较多。
      风水林在我国极具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具有上千年的传承,充当村庄的绿色屏障,对退化生境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格木在华南多地是主要的风水林构成树种,在广东、广西和福建较为多见,也成为当地特色景观的一部分。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旁的格木林、广西梧州李济深故居旁的格木林构成景点的一部分。广东省封开县格木林经当地林业部门考证,来自清朝道光年间外任官员带回引种,既是风水林,又具有文化传承色彩。
      综合来看,格木是一个优良的乡土珍贵阔叶树种,经济、生态、社会价值兼优,极具推广价值,在森林质量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
      我国和东南亚的格木天然林均在急剧减少,部分地区已经消失,格木已处于较严重的濒危状态,在我国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濒危树种。
    郑和宝船复原图
      名称争议 落榜红木
      格木天然分布区按照《中国树木志》(1985)记载,在我国分布于6个省区,包括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而《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1978)记载分布在4个省区,争议在贵州和浙江两省。格木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而且在南方是一个知名度较高的树种,而近期文献中贵州和浙江两省均无格木天然分布的报道。
      目前,格木天然分布主要在北纬16-24度范围。我国属于格木分布区的北缘,大致在北回归线以南呈带状分布。越南为格木分布区南缘,老挝有少量分布。经过引种试验,格木对温度和土壤适应性较强,适宜种植地区可以扩展到更北的区域,但要注意小地形和小气候,主要是低温的影响。除天然分布区外,适宜种植区主要包括云南、贵州、浙江、海南等地。
      格木作为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用材树种,未能列入《红木》国家标准(2000),在古家具研究和收藏界引起较大争议,被称为“中国古典家具界重大错误之一”。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家驹教授指出,博物馆收藏的“铁力木(格木)”家具与现存铁力木样品存在较大差异,故未收入其中。而根据其他专家对多地铁力木家具对比分析,对古代铁力木进行追本溯源,指出古代铁力木实为现在的格木,究其原因是木材名称与植物学名产生的混淆,木材名称不能和植物学名对应。古家具界所称铁力木为苏木科的格木,而植物学界所称铁力木为山竹子科铁力木属的树种,也是硬木树种,但二者为不同种,木材差异很大,这造成现在各界对格木及其历史地位和发展的认知产生偏差。
    格木家具
      生态防虫 健康发展
      名称的认知虽然引起较大的争议,影响格木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但格木在华南多地一直被认为是优良的用材树种,20世纪50-60年代多地曾经做过人工种植试验,但由于种植模式主要为纯林,虫害极其严重,顶芽受虫蛀率高达100%,生长表现极差,高大乔木长成灌木状,因此格木又被从各地主要发展的树种名单中除名,成为让人爱恨交加的树种。后期研究发现,原因主要是种植模式不合理,格木是典型的纯林种植困难树种,尤其是幼林期。
      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控而言,必须先搞清楚是哪种昆虫,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格木的害虫一直被称为“格木蛀梢蛾”,对其分类地位和危害方式一直不明确。专家通过多年研究,终于明确其为荔枝异形小卷蛾,属卷蛾科小卷蛾亚科,可为害种实和嫩梢,在美洲和大洋洲是典型的果实害虫,属于检疫害虫。在热带地区分布广泛,一年5代,繁殖快,且因为是钻蛀类害虫,危害隐蔽,防治难度较大,严重抑制格木栽培的发展。
      格木虫害在人工林危害严重,在天然林也较为普遍,二者形成协调进化关系。调查发现,华南地区纯林均虫害严重,可以通过修枝进行控制,但成本较高。在云南引种的纯林早期虫害较少,但长期效果尚不确定。经过对天然林和混交林的调查分析,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中,格木虫害发生率低,危害轻,但同时抑制了格木的生长,经过多年试验摸索出利用格木早期耐阴性较强的特点,进行林冠下种植,调整林分郁闭度在0.5-0.6,既可以降低虫害影响,又可以维持格木正常生长,实现了虫害生态控制和林分健康发展的双赢。对一个树种发展来说,首先要明确其分类地位、分布区和适宜种植区,然后根据其综合价值和培育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育模式,避免盲目发展。
      作者简介
      赵志刚  博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珍贵树种培育学研究,致力于通过营林技术措施,实现西南桦和格木等珍贵树种钻蛀类害虫的生态防控。
                                                                                                                                                                                                                                                                    注: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