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0371-69682111 咨询电话:0371-69682333
    柳得春风意 垂下万丝条
    来源:本站  时间:2020-10-14 08:39:11  
    推荐词 她没有珍贵的材质和美丽的花纹,却在城市在乡村,在沟渠在道边,在公园在宅院,世代护佑着大地。她没有灼灼其华的桃花绚烂,没有玉兰花的晶莹洁润,没有牡丹花的艳丽,

            推荐词
      她没有珍贵的材质和美丽的花纹,却在城市在乡村,在沟渠在道边,在公园在宅院,世代护佑着大地。她没有灼灼其华的桃花绚烂,没有玉兰花的晶莹洁润,没有牡丹花的艳丽,却有着羞涩内敛的韵致,或抬头或低眉颔首,仅用一抹绿织染大地,把妩媚和柔曼驻留世间。她是平凡的柳树,她有不凡的品格。

      树木档案
      柳树,杨柳科杨柳属落叶乔木或灌木,种类较多,我国各地均有分布。适应性广,生命力强,喜光,耐湿,耐寒,一些品种也较耐旱和耐盐碱。枝条因品种不同或细长柔韧下垂,或粗壮直立、斜展。叶披针形、线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等,两面无毛或微有毛,有的品种幼叶两面被银白色绢毛,老叶无毛。叶色因品种不同或淡绿色或深绿等。花序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放,花期3-4月,果期4-5月,或6月等。

      柳树原产于中国,是我国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乡土树种之一。我国古人与自然万物长期相处中,逐渐认识到柳树的柔美和药用功效,引种栽培柳树。在数千年植柳实践中,农人察柳,文人咏柳,画家画柳,药人用柳疗疾,这些由柳树栽培实践进而发展到诗文吟唱、绘画赞美、故事传说、折柳赠别习俗等,共同组成了独具特色的柳文化。历代国人发展丰富柳文化,使之成了中华文明史河里一束耀眼的亮光。

      柳树原产于中国,是我国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乡土树种之一。湖边的垂柳婀娜多姿,蓊郁葱茏。 Kotafoty摄
     

      柳之诗文
      我国古代典籍记载柳树的文献很多。《山海经》多处记载柳树分布,如“又西十里曰廆山……其木多柳楮”“又东一百五十里曰熊山……其木多樗柳”等。《战国策》中有“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的记载。《管子》中有“五粟之土……其榆其柳”等记载。
      我国历代咏柳的诗词曲数量庞大。《诗经》中有多篇记载柳,如《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小弁》中“菀彼柳斯,鸣蜩嘒嘒”等。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折杨柳》曲中有“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李白《宫中行乐词》《望汉阳柳色寄王宰》等10多首诗描绘了柳色黄金嫩、纷纷乱若丝的境界。杜甫对柳树有别样情怀,20多首诗中涉及咏柳诗句,最为广知的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居易爱柳植柳,有《东溪种柳》《种柳三咏》等10多首诗提及柳。王维也有多首咏柳诗,《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是一幅景色优美的油画底蕴。刘禹锡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描绘了少女赏春时内心感受。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则是一幅苍凉荒芜、悲壮慷慨的戍边画卷。在众多咏柳诗中,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最为传神。今天读柳宗元《种柳戏题》中“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诗句,或许会幻化出柳刺史柳江边种柳的穿越历史幻景。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他10多首涉及咏柳诗中意境最深邃悠远的诗句。
      说到柳树,人们不会忘记从甘肃到新疆传令植柳数千公里的左宗棠。如今在兰州、酒泉等地,依然健在的左公柳,历经一个半世纪风霜雨雪洗礼,见证着左宗棠希冀渐绿的华夏大地和正在逐步实现的祖国繁荣强盛史。
      “春风杨柳万千条”是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毛主席用“春风杨柳”表达了新中国人民消除血吸虫病成功,继而开创新生活的喜悦心情。此外,有关柳树的成语、谚语、礼俗、神话传说等都非常有趣并富有哲理。

    柳属所有树木均为雌雄异株,图为盛开的垂柳雄花。 中国植物图像库 周洪义摄

     

      柳之绘画
      我国历代传世山水名画中或多或少都有柳树身影。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描绘了洛水之滨垂柳掩映下神人之恋缠绵凄婉的故事。唐代王维《辋川图》中柳浪景致,是王维辋川别业欹湖植柳的书画记录。宋代赵佶《柳鸦图》,一段老柳根粗壮,垂下两根细枝,柳枝上白头鸟与老柳根下白头鸟相望鸣叫,趣味盎然。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垂柳、旱柳等柳姿婆娑,毛益《柳燕图》中柳树狂风摇曳,陈居中《柳塘牧马图》柳树静穆肃然。梁楷《秋柳寒鸦图》中断裂的枯柳侧生一枝柳条昂扬向上又飘拂而下,构图奇绝。此外,赵令穰《湖庄清夏图卷》的柳丛,马远《踏歌图轴》中的孤柳, 以及宋代佚名《柳塘呼犊图》《柳塘鸳戏图》中柳树,姿态柔媚,婀娜曼妙。
      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中的柳树,体态妩媚,树干苍老,柳枝柔美。盛昌年《柳燕图》整个画幅仅数条柳枝垂悬而下,几乎铺满画面,一只燕子爪抓柳枝,随风摇曳,另一燕子穿梭柳枝间,构图空灵。明代沈周《柳外春耕》中两株老柳树尚未放叶,汪肇《柳禽白鹇图》中老柳新绿初绽。吴伟《柳岸闲步图轴》,周臣《画闲看儿童捉柳花句意》等多幅传世柳画,柳树风情各异,摇曳多姿。
      清代华嵒善绘柳,有多幅柳图传世,如《黄鹂垂柳图》等。陈崇光《柳下晓妆图》,一侍女在细柔的柳枝下整理晨妆,清丽脱俗。李蝉《桃花柳燕图》《桃花春柳》,柳与桃花相伴掩映,构图妙曼。此外,改琦、任熊等不同时期多名画家都有《柳荫侍女图》,其柳风格各异,曼妙可人。
      近代,绘柳名家非常多。陈树人多幅柳图柳叶嫩黄或绿中泛黄,清新空灵。丰子恺很多漫画涉及柳,他的柳多用绿色勾勒枝条,枝叶难辨,惹人爱怜。林风眠的柳枝挺拔,满树嫩黄,别具一格。傅抱石的柳秀逸朦胧,蓊郁葱茏。黄幻吾的柳枝极细,气韵飘逸。吴冠中的柳有西洋画意,枝条不见叶,却挂着淡嫩的绿,春意盎然之感顿溢。此外,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李可染、关山月等名家笔下的柳姿态千变,意韵幽深。

      柳之医药
      远古时代,我国先民就逐渐认识到柳树的药用功效,我国多部医学典籍里均有记载。《神农本草经》记载:“花,味苦寒。主风水黄疸,面热黑。一名柳絮。叶,主马疥痂疮。实,主溃痈,逐脓血。子汁疗渴。生川泽。”《本草纲目》记载更详细:“柳絮,气味苦寒无毒。主治风水黄疸,面热黑。痂疥恶疮金疮。柳实,主溃瘫,逐脓血,子汁疗渴。花主止血,治湿痹,四肢挛急膝痛”。《本草纲目》记载,时珍曰:“《本经》主治风水黄疸者,柳花也。《别录》主治恶疮金疮、溃瘫逐脓血。《药性论》止血疗痹者,柳絮及实也。花乃嫩蕊,可捣汁服。子与絮连,难以分别,唯可贴疮止血裹痹之用。所谓子汁疗渴者,则连絮浸渍,研汁服之尔。”柳叶“主治恶疥痂疮马疥,煎煮洗之,立愈。又疗心腹内血,止痛。煎水,洗漆疮。天行热病,传尸骨蒸劳,下水汽。煎膏,续筋骨,长肉止痛。”柳枝及根白皮“主治痰热淋疾。可为浴汤,洗风肿瘙痒。煮酒,漱齿痛。小儿一日、五日寒热,煎枝浴之。煎服,治黄疸白浊。”《本草纲目》记载,时珍曰:“柳枝去风消肿止痛。其嫩枝削为牙杖,涤齿甚妙。”柳胶“主治恶疮,及结砂子。”《中华本草》对柳树花、叶、枝、根、白皮、柳屑等入药都分别作了详细说明。此外,近年来研究发现柳枝可防治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气管炎、心绞痛、冠心病,并对烧烫伤有疗效。

    垂柳的雄花在枝条上悄然绽放,用一抹绿色织染大地。 中国植物图像库 吴棣飞摄

     

      柳之景致
      柳树枝条柔雅,树形优美,早期放叶形如蝴蝶,一串一串凌空而下,美丽可人。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柳树清雅温婉、赏心悦目的特点,多用其造景。
      我国古代植柳围圃护院遮阴造景历史悠久。《诗经》中有“折柳樊圃,狂夫瞿瞿”的诗句。皇家园林植柳记载见于《汉书》“昭帝时,上林苑中大柳树断仆地,一朝起立,生枝叶”等。庭院植柳文字记载较早的有曹丕《柳赋》“在余年之二七,植斯柳乎中庭”,陶渊明《归田园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等。隋唐时期,长安广栽柳树,唐代皇家园林曲江池是柳树景致集中的园林,南唐尉迟偓《中朝故事》中有“曲江池畔多柳,亦号为‘柳衙’,意谓其成行列,如排衙也”的记载。唐代私家园林植柳也很普遍,唐人很多诗歌中有柳树诗句,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中有“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宋代也常种柳树, 或庭园遮阴生景或防洪护堤。宋代私家园林沈园名气很大,《宋史》记载:“轼既开湖,因集葑草为堤,相去数里。横跨南北两山,夹道植柳。”杭州西湖十景自南宋时期便名声远扬,西湖“苏堤春晓”“柳浪闻莺”是柳树最惹眼的地方,苏堤上桃柳间种,营造了春天桃红柳绿的景致,为西湖增色许多。
      我国现代园林建设中亦多植柳造景。北京柳荫公园,以柳取胜,因柳得名。柳荫公园柳树品种多、数量大,是北京市内唯一以柳树命名的具有田园风光的野趣公园。沈阳市万柳塘在清代被誉为“柳塘避暑”列入盛京八景。近些年来经过改扩建的沈阳市万柳塘公园,因种植柳树多被市民和摄影爱好者青睐。柳树是济南市的市树,柳树荫及万千户的济南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以大明湖为代表的济南柳景是泉城亮丽的风景。北京颐和园、圆明园以及各地许多公园、植物园,特别是公园景区水域周边大多都栽植柳树,使景观秀雅柔美。我国以柳树命名的公园不胜枚举。此外,许多城乡小区绿化,行道树栽植,都有成片柳林或柳荫大道。
      我国古代皇家园林和私家庭园大多喜植柳树,直到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人们依然钟情用柳树造景或补景。我国历代植柳不绝,因而华夏大地上以柳命名的地名很多。我国较大行政区域地名有柳州市、柳河县、柳林县,以柳命名的乡镇很多,村名则更多,这是柳树广布华夏大地的地理印记。
      柳树是我国最常见、最普通的乡土树种之一,因其适应性强、栽植范围广,极易成活且萌生力超强,被视为华夏民族兴旺的精神象征。柳树伴随华夏民族千万年,因而柳树在中国古代植物学史和中华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们依然用柳树来创造景观多样化,提升生活品质,这是柳树自身品质所决定。在我国进行的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中,柳树必将继续闪耀其个性光辉,发挥其独特魅力,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继续作出新贡献。

     

      作者简介
      杜荣  现供职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业余从事生态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文学》《新华文摘》等报刊,出版有《印象生态》《故乡背影》《心灵絮语》等5部作品集。

    注: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