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0371-69682111 咨询电话:0371-69682333
    锥栗:铁杆庄稼 东方珍珠
    来源:本站  时间:2020-10-14 08:38:26  
    推荐词 锥栗是一种优质、安全、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获绿色消费推荐产品中国名优果品等称号。其适应性和抗逆性强,耐干旱瘠薄,一次种植,百年受益,且不与主要传统农作物争土地

      推荐词

      锥栗是一种优质、安全、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获“绿色消费推荐产品”“中国名优果品”等称号。其适应性和抗逆性强,耐干旱瘠薄,一次种植,百年受益,且不与主要传统农作物争土地,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身,是融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生态富民产业,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最佳结合,2017年被列入《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

      树木档案

      锥栗又名榛子、珍珠栗、旋栗、榛栗,坚果单生于壳斗,球状卵形,底圆而上尖,因其呈圆形或圆锥形,故名“锥栗”。锥栗自然分布范围广,大致在东经104°-121°,北纬23°-33°之间。我国浙南闽北山区现有锥栗人工栽培面积约120万亩,年产量7.5万吨,年产值数十亿元,在福建北部、浙江南部以及湖南南部已发展成为当地的优势产业。

      锥栗与板栗同属壳斗科栗属植物,但为栗属不同物种,两者结籽数和坚果外形差异较大。板栗成熟栗苞中一般含2-3个坚果,形状多以椭球、半球、卵形为主,而锥栗成熟栗苞中一般只有1个饱满坚果。锥栗多种植在海拔较高、环境无污染的山地、丘陵地,锥栗坚果富含人体所需的胡萝卜素、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因果实为圆锥形,涩皮易剥离,适制性更强,可加工成糕点、代乳粉、蜜饯、栗酱、饮料、白酒、罐头等系列食品,其清香脆甜、口感好,具有补肾益气、活血化痰等药用功效,深受人们喜爱。锥栗作为老少皆宜的天然木本粮食,在各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素有“铁杆庄稼”之称。

      锥栗,其“外靓、内香、质糯、味甜”,作为老少皆宜的天然木本粮食,在各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素有“铁杆庄稼”之称。图为成熟的锥栗果实。

      栽培利用历史悠久

      锥栗为我国极古老的果树,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半坡村遗址中就发现有栗、榛果实,证实其远在5000年前就已为我们祖先采摘食用。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也多有记载,《山海经》曰:“南山其上多栗,葛山铜山,其木多栗”;《诗经》中有“树之榛栗”“阪有漆,隰有栗”等记载。

      锥栗人工栽培历史可上溯到汉代初年。考古人员在汉代闽越王余善的王城遗址中发现了成堆栗壳,证实在当时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栽培食用锥栗。汉朝时期,福建是重要的水旱交流通道,各路商人在此买卖云集。当时一些山民利用野生锥栗进行人工栽培,在自给自足之余,还参与社会流通,久而久之,市场上便出现了以锥栗为主体的“南栗”。南栗在产量上虽不及秦燕之地的“北栗”,但质量上却有独到之处,除了外观上有别,口感上更为脆甜,煮熟后则更为香糯。

      据《建宁府志》所载,早在宋代,每逢孔子祭日,百姓都会将锥栗作为祭品来祭奠孔子,表示对孔子的尊敬。锥栗的别名“榛子”便是由宋代孝宗皇帝赵昚“赐”名而来。据民间传说,赵昚在福州当建王时,临近中秋时到今天的水源、龙村一带视察民情。走进一户民宅里,见到有位老妇正在准备中秋时节的礼盒。赵昚见其中那些圆滚滚红亮亮的、一端竟有个小尖嘴的东西好生奇怪,便拿起一粒问道:“老人家,这是什么呀?”老妇年事已高,耳背眼花的,以为是问她在做什么,就随口回道:“增子。”同时,还抓了一大把煮熟的锥栗让赵昚品尝。赵昚误认为老妇说的是他手上壳果的名字叫“榛子”,接过来一咬,香糯、甜润,味道甚好。后来,赵昚当上孝宗皇帝后,对锥栗念念不忘,并赐名“榛子”。

      明代时锥栗被选为朝廷的贡品出现在帝王的餐桌上,以“贡闽榛”而闻名一时。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因喜爱锥栗,在某次食用后作《食栗》:“小熟大者生,大熟小者焦。大小得均熟,所恃火候调。堆盘陈玉几,献岁同春椒。何须学高士,围炉芋魁烧。”直至今日,闽北地区一些老栗农仍自豪地将锥栗称为“贡榛”,民间仍然将锥栗和红枣作为女方的陪嫁物之一,以寓“早立门户”之意。

    浙江省庆元县锥栗优质高效栽培示范基地

      食用生产用途广泛

      锥栗浑身是宝。坚果中富含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比小麦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于稻米,尤其脂肪含量比稻米高2-3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在农村,人们常用锥栗粉代替米粉给儿童食用。此外锥栗还含有人体营养所需的胡萝卜素、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和17种氨基酸。其中,维生素C含量与柑橘类果实不相上下,营养价值高于面粉、大米和薯类。锥栗肉质较板栗细嫩甘美,可以鲜食、炒食、炖食、菜食,糖炒锥栗味甜可口,享有“东方珍珠”之美誉。

      每逢传统节日,浙南闽北农村的饭桌上都会有一道必不可少的果点——五子果。顾名思义,就是将红枣、锥栗、花生、桂圆、瓜子等放在一个盘子里,对于他们来说,这样寓意着吉祥如意、早生贵子。每年中秋节,锥栗炖排骨也常会出现在很多家庭的团圆宴上。

      除食用价值外,锥栗还是速生用材树种,干形通直高大,木材质地坚硬,纹理微密,耐水湿,可供建筑、家具、坑木、造船、枕木等用。另外,树枝是生产食用菌、刨花板和纤维板的优质原料;树皮含有鞣质,可提取栲胶;成熟后的栗苞可提取单宁或生产活性炭;花是上好的蜜源;根部可治疗风湿病。

     

    锥栗结果状

     

      药用保健功效神奇

      据《本草纲目》记载:“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栗能通肾、益气,厚肠胃补肾气。生食治腰脚不遂,疗骨断筋碎、肿痛瘀血,久必强健……”。《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记载,壳斗科锥栗,以壳斗、叶和种子入药,种子甘、平,治肾虚、痿弱、消瘦;壳斗及叶苦、涩、平,治湿热、腹泻。《中药大辞典》同样记载,锥栗种子性味甘、平,具有滋补、健胃、补肾,治肾虚、痿弱、消瘦之功效。

      苏东坡用锥栗治愈腰腿痛后,特赋诗一首:“老去自添腰腿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诗人陆游于南宋淳熙五年赴建瓯任提举福建常平茶公事,年过半百的他,牙齿开始松动,身体时有不适,爬山时,常感腿脚无力。看到锥栗,陆游想起苏辙的诗,便向茶园的老茶工询问锥栗之事。老茶工虽不识字,也未出远门,说不出个所以然,但却知道山上哪里有锥栗,知道锥栗有补脾胃、健腿脚的功用。陆游听了茶工介绍,甚为欢喜,当即托人买了许多锥栗,藏在房中,既当点心,又当补品,天天食用。食用一段时间后,陆游自觉腿脚灵活许多,为此大为感慨,挥笔写下《夜食炒栗有感》一诗:“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炮燔疗夜饥。唤起少年京辇梦,和宁门外早朝来”。

      锥栗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钙铁等矿物质对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都有一定的治疗和保健预防作用,还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腰腿酸软、筋骨疼痛、乏力等症状;锥栗中有一种珍贵的营养物质核黄素,常吃锥栗对日久难愈的小儿舌生疮和成人牙周炎、牙龈红肿及口腔溃疡有益。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来说,不太适合长期大量的食用板栗,但锥栗则不一样,锥栗所含的碳水化合物相对来说比较温补,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还能抵御风寒,驱除体内寒气。锥栗丰富多样的维生素还有助于女性的养颜和美容。

     

    锥栗果实

     

      脱贫致富利在当代

      时光流转,具有悠久厚重历史的锥栗演绎着新时代的富民传奇。

      近年来,在有着“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浙江省庆元县,福建省建瓯市、建阳区、政和县等山区,把有着千年栽培历史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锥栗打造成为新时期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和脱贫攻坚、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既绿了荒山,又富了百姓,小小的锥栗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果果”。

      目前,浙南闽北山区锥栗人工栽培面积约120万亩,年产锥栗7.5万吨,在上海、大连、广州等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锥栗销售网点,产品已打入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数十亿元。巨大的产业优势催生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带动着山区数十万的农民脱贫致富。中央电视台大型节目《农耕中国》摄制组曾到锥栗优势产区建瓯市拍摄锥栗,宣传了锥栗悠久的栽培、文化历史以及在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方面的成效。“建瓯锥栗”从山里的“土疙瘩”跻身598个5亿元品牌价值榜单之列。

      庆元县是浙江省唯一的“锥栗之乡”,该县人工栽培锥栗已有数百年历史。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栗类研究团队自1994年开始与庆元县合作,开展大果锥栗优良新品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示范,育成锥栗优良新品种7个,并形成配套的丰产栽培技术体系在全县进行推广,通过科技带动庆元县锥栗生产的快速发展。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发展,目前庆元县锥栗栽培总面积达5万多亩,注册了“金蜜果”天堂山锥栗商标,研制出“即食锥栗”“锥栗酒”等产品,多次荣获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作者简介

      江锡兵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林育种与栽培研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