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0371-69682111 咨询电话:0371-69682333
    普陀鹅耳枥 地球独一份
    来源:郑州绿博园  时间:2023-02-13 15:39:53  
    普陀鹅耳枥为我国特有种,目前世界仅存1株普陀鹅耳枥野生植株,位于浙江舟山普陀山风景区的佛顶山慧济寺西侧,树龄约250年,是《国家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名录》中现存植株最少的一个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等级,有“地球独子”之称。2011年9月29日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太空育种试验的4种中国特有树种中就包括普陀鹅耳枥。

           推荐词

           普陀鹅耳枥为我国特有种,目前世界仅存1株普陀鹅耳枥野生植株,位于浙江舟山普陀山风景区的佛顶山慧济寺西侧,树龄约250年,是《国家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名录》中现存植株最少的一个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等级,有“地球独子”之称。2011年9月29日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太空育种试验的4种中国特有树种中就包括普陀鹅耳枥。

           树木档案

           普陀鹅耳枥是桦木科鹅耳枥属乔木植物,树皮灰色,小枝棕色,疏被长柔毛和黄色椭圆形小皮孔,后渐无毛而呈灰色。叶厚纸质,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5—10厘米,宽3—5厘米,顶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不规则的刺毛状重锯齿。雄、雌花于春季开放,果实于9月底10月初成熟。果序长4—8厘米,具果苞4—8对,小坚果卵圆形。

           要说世界上哪种植物最稀有,我国浙江舟山普陀山岛上的普陀鹅耳枥肯定要算上一份!因为这种植物的野生植株目前全球仅一株。

           普陀鹅耳枥是一种落叶乔木,植物学分类中属桦木科鹅耳枥属。它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自己本身就可以实现繁殖,但普陀鹅耳枥雌雄两种花的花期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它们“碰面”的时间太短了,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普陀鹅耳枥就要完成授粉,所以在授粉的时候非常艰难,最后也就剩下这一棵“独苗苗”了。

    1.jpg

          普陀鹅耳枥的野生母树是中国乃至世界最珍稀的植物之一,在全世界仅有一株野生株。普陀鹅耳枥的枝叶和果序 

    2.jpg

    这株普陀鹅耳枥有着“地球独子”的称号 

           地球独子 发现之旅

           传说普陀鹅耳枥并非中国原产,而是早先由缅甸僧人来普陀山时所引进来的,不过由于它的繁殖率比较低,所以在其原产地早就已经绝迹了。由于缅甸信奉佛教较早,因此从缅甸引进的它就成了普陀的象征,成了佛界的菩提。

           在中国,普陀鹅耳枥的发现之旅也是一波三折。它的故事要从1927年8月讲起,当时的中国现代植物学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学教授钟观光率队赴浙江天目山、四明山、天台山、雁荡山及普陀山等地采集该省植物标本7000多号,建立了当时的劳农学院植物标本室。1928年4月,钟观光教授派儿子钟补勤及陈谋、王希成等3人前往普陀山采集动植物标本。钟补勤后来撰写了一篇《普陀雁宕采集旅行记》,先后刊登于《劳农周刊》《农业丛刊》,介绍其在普陀山采集标本的过程和所见所闻。“天有雨意,急觅大道登山。三里山势渐峻,又二里许至巅,雾气极浓,不辨咫尺,入寺少憩。寺在山凹,临崖倚岫,崖上自然林郁然森茂,而以蚊母树、珊瑚树为多;山茶花最丽,铺霞舒锦,炫目夺神,此为普陀特色,他处不多觏也。”此番佛顶山植物之旅没有发现普陀鹅耳枥,与之擦肩而过。钟补勤认为普陀山的植物有海岛自然生态特色,“受暖流之影响,含热地种色彩”,值得“从容搜检”,系统调查,并加以保护。

           当时的僧人们告诉钟补勤“普陀林木,不久必归净绝”。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山上的树木培植不多,然而被贪婪者砍伐的却越来越多。有造船、建屋者常常至此偷砍,尤其是造船,其必须采用大树。本来枝柯繁茂的参天古木,为之一空,“如此下去,欲无童秃,难哉!”钟补勤为此忧心忡忡。他在文章中呼吁建立普陀山古树名木保存所,维护海岛自然生态。

           他还提供了一条极为重要的史料:孙中山先生也曾倡议在普陀山设立万国公园:“余惟民国初元,中山先生曾言,普陀全岛,宜为万国公园。”侧面说明了普陀山具有独特的海岛自然风光,是当时中外游客纷至沓来的避暑胜地,有成为世界性的海岛旅游公园的天赋。

           钟补勤在文中还建议,可由浙江省政府规划,把佛顶山南一带分水脊,作为“太古林”保存所,由警察保护,禁止采伐,以增景观,以为学术研究之助。他所说的“太古林”保存所,指的是佛顶山的原生态森林。他说:“所费不多,又于僧徒无损,是亦一切要之图,最有实益,最有光誉者也。政府诸公,倘有亦筹及之乎?跂余望之!”其拳拳之心,跃于字里行间。

           两年后的1930年5月,著名植物学家钟观光才在舟山普陀山佛顶山发现了普陀鹅耳枥,后由林学家郑万钧教授于1932年正式命名。普陀山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仅存的该树种生长地。现在地球上现存的野生普陀鹅耳枥仅剩一株,是《国家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名录》中现存野生植株最少的一个物种,有“地球独子”之称。目前留下的这一株“珍树”高约14米、胸径60多厘米,树皮灰色,叶大呈暗绿色,树冠微偏。它虽历经风雨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挺拔秀丽。

           人工救助 “子孙满堂”

           普陀鹅耳枥之所以濒危是有多重原因的:首先,其原有生境遭到破坏。其次,其萌芽性差,植株砍伐后,很难萌芽更新。还有,雌雄花开不同期,花期重合时间短,雄花比雌花花期早10多天,雌、雄花相遇只有9天左右,花粉活力弱,散粉时间短暂,花粉发芽力丧失快,发芽率低,自花授粉不良。当然,最关键的是造成了种子品质低劣,饱满率极低,而且种壳厚、坚硬,加之海岛地区大风频繁,特别是开花结实期间常受大风侵袭,种子即将成熟时,又受台风影响而多被吹落。母树底下从未发现有天然更新小苗,天然更新极为困难,在野生状态下普陀鹅耳枥自我繁衍很难进行。

           一直以来,普陀山园林管理处对普陀鹅耳枥母树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采取了防腐,在树干外围设置水泥栏杆杜绝游客践踏,在树基外侧修筑挡土墙,在大树旁设立大理石宣传保护碑,在树基四周培土并种植地被植物麦冬,保护好母树周围植物群落等保护母树与保护其生境相结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原生母树长势良好,能年年开花结实,为该物种的保护和拯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通过对普陀鹅耳枥的调查研究,摸清了濒危的原因,科学工作者紧接着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艰苦的研究和实验工作,开展了就地保存和异地保存,选择好相适应的生态环境,进行群体栽植,增强相互的授粉能力,提高种子品质,促进其天然更新,最终达到保存该物种的目的。

           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时搭载了包括普陀鹅耳枥在内的4种中国特有树种进行太空育种试验。

           经过岛内外几代科技人员的合力攻关研究,对该树种的保护和解濒技术进行了持续的攻关研究;通过有性和无性繁殖的方式,不断扩大子代种群规模,经过多年的辛苦耕耘,如今繁育的普陀鹅耳枥子代苗木已经达到4万株,创造了该物种人工子代群体数量的新纪录,并逐渐引种到省内外相关植物研究机构进行迁地保存,人工子代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曾经当了30年的“地球独子”如今已是“子孙满堂”。

           天然更新 远走全国

           科技人员在舟山市内多个绿地开展普陀鹅耳枥景观绿化配置,同时利用宗教保护优势,尝试寺庙景观绿化示范,选择有条件的寺庙配置普陀鹅耳枥,逐步将普陀鹅耳枥融入佛文化,效果良好,为今后园林景观绿化和扩大普陀鹅耳枥保护范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0年4月,项目组与河南郑州签订合作攻关协议,长途物流100余株高度1.5米的普陀鹅耳枥容器苗至郑州开展异地引种驯化试验及其迁地保护研究,不断扩大迁地保护区域范围和人工种群规模,双方合作攻关迁地保护试验,做到成果共享。

           迄今为止,项目组已在舟山海岛外建立普陀鹅耳枥野外人工种群近20处,种群个体数量累计超过3000株。(陈斌)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