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刚过,气温渐降,园中的蒲苇便悄悄地进入了花期,一簇簇的亮白聚集在一起,微风浮动,尽情地舒展着自身那如鹅绒般的庞大花序。 新晴雨后,六合清朗。 蒲苇婆娑,起舞袖长
夏季刚过,气温渐降,园中的蒲苇便悄悄地进入了花期,一簇簇的亮白聚集在一起,微风浮动,尽情地舒展着自身那如鹅绒般的庞大花序。
新晴雨后,六合清朗。
蒲苇婆娑,起舞袖长。
蒲苇
Cortaderia selloana (Schult.) Aschers. et Graebn.
禾本科蒲苇属
多年生草本
形态特征
雌雄异株。秆高大粗壮,丛生。叶舌为一圈密生柔毛;叶片质硬,狭窄,簇生于秆基,长达1-3米,边缘具锯齿状粗糙。圆锥花序大型稠密,银白色至粉红色;雌花序较宽大,雄花序较狭窄;小穗含2-3小花,雌小穗具丝状柔毛,雄小穗无毛;颖质薄,细长,白色,外稃顶端延伸成长而细弱之芒。
园区中多为雌株。
蒲苇全株,植株丛生,叶下垂,花序超大,像巨大的蓬松羽毛
雌小穗
叶中脉还是比较明显的,叶缘具锯齿,摸起来比较粗糙
花序看起来清澈洁白

诗中的蒲苇
提起蒲苇便想起“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中的这四句诗,而诗中所吟诵的“蒲苇”就是今天讲的蒲苇吗?
当然不是了。
如今园林中常用的叫“蒲苇”的东西,它的原产于南美洲,到近代才引种到我国,而《孔雀东南飞》记载的故事是在汉末建安年间,怎么算也不可能是一个物种。
其实古代诗人所吟咏的“蒲苇”是要分开来解读的,“蒲”多指香蒲,(有时也指菖蒲);而“苇”便指的是芦苇。香蒲与芦苇有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其茎叶柔韧,可用于编织日常物品,且质地结实、经久耐用,而且其嫩茎叶还可作蔬菜食用。
蒲苇
芦苇

香蒲
香蒲实际上不止一种,在植物分类学上隶属于香蒲科香蒲属,我国有11种之多,南北均有分布,而绿博园中有三种,小香蒲(Typha minima) 、香蒲(Typha orientalis )和水烛( Typha angustifolia ),他们的花序长得都特别像小香肠,同时也是重要辨识特征。
有趣的是花店中常作花材的“芦苇”其实就是蒲苇。
园中蒲苇
园中的蒲苇主要位于上海园与科技园,相距较近。上海园中的只一簇植于石旁,以显其秀丽;而科技园的则截然不同,大面积的丛植于一处,以显其壮观。
园区的蒲苇多为普通的蒲苇,偶尔可见其园艺品种矮蒲苇 C. selloana'Pumila' 和玫红蒲苇C. selloana 'Rosea',两者的观赏价值都较高。
矮蒲苇,株型较低,通常两米以下
玫红蒲苇,花序红色,较窄,下垂
观赏性
蒲苇因其株型较大,多适于庭院、水边、岩石旁孤植。也可群植以形成“花海”。
蒲苇的观赏期还是挺长的(主要是它的花序不易落),从初秋开始直到冬季它的花一直挂在植株上。同时它也常作为干花花材,布置于客厅或书房,若配以其他干花材,那观赏性就更高了。
蒲苇最佳观赏区为:上海园、科技园。
香蒲最佳观赏区为:湿地、巴西园。
水烛最佳观赏区为:湿地、科技园、黑龙江园。
小香蒲观赏区为:枫湖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