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学名: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f.)H.Wendl.
别名:棕衣树、棕树、棕骨
科属:棕榈科棕榈属
分布:主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形态特征
本品呈长条板状,一端较窄而厚,另端较宽而稍薄,大小不等。表面红棕色,粗糙,有纵直皱纹;一面有明显的凸出纤维,纤维的两侧着生多数棕色茸毛。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味淡。
主要价值
医药价值: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叶柄。
性味:苦、涩、平。
归经:归肺、肝、大肠经。
功效:收敛止血。
主治: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棕灰性涩,若失血去多,瘀滞已尽者,用之切当,所谓涩可去脱也。与乱发同用更良。年久败棕入药尤妙。
2、《本草从新》:治吐衄崩带。肠风下痢。惟去血过多。滑而不止者宜之。若早服。恐停瘀为害。年久败棕良。与发灰同用尤佳。烧黑。须存性。不可烧过。窨地上。出火毒。
3、《本草衍义》:今人旋为器。皮烧为黑灰,治妇人血露及吐血,仍佐之他药。每岁剐取棕皮。不尔,束死。花如鱼子,渫熟,淹为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