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学名: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
别名:短叶松、短叶马尾松、红皮松、东北黑松
科属:松科松属
分布:中国特有树种,产吉林南部、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及四川等省区,生于海拔100-2600米地带,多组成单纯林。其垂直分布由东到西、由北到南逐渐增高。辽宁、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省有人工林。
形态特征
油松为乔木,高达25米,胸径可达1米以上;树皮灰褐色或褐灰色,裂成不规则较厚的鳞状块片,裂缝及上部树皮红褐色;枝平展或向下斜展,老树树冠平顶,小枝较粗,褐黄色,无毛,幼时微被白粉;冬芽矩圆形,顶端尖,微具树脂,芽鳞红褐色,边缘有丝状缺裂。
针叶2针一束,深绿色,粗硬,长10-15厘米,径约1.5毫米,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具气孔线;横切面半圆形,二型层皮下层,在第一层细胞下常有少数细胞形成第二层皮下层,树脂道5-8个或更多,边生,多数生于背面,腹面有1-2个,稀角部有1-2个中生树脂道,叶鞘初呈淡褐色,后呈淡黑褐色。
雄球花圆柱形,长1.2-1.8厘米,在新枝下部聚生成穗状。球果卵形或圆卵形,长4-9厘米,有短梗,向下弯垂,成熟前绿色,熟时淡黄色或淡褐黄色,常宿存树上近数年之久;中部种鳞近矩圆状倒卵形,长1.6-2厘米,宽约1.4厘米,鳞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状多角形,横脊显著,鳞脐凸起有尖刺;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淡褐色有斑纹,长6-8毫米,径4-5毫米,连翅长1.5-1.8厘米;子叶8-12枚,长3.5-5.5厘米;初生叶窄条形,长约4.5厘米,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功能主治:中药松节:味苦,性温。祛风燥湿,活络止痛。松叶:味苦,性温。祛风活血.明目,安神,杀虫,止痒。松球:味苦,性温。祛风散寒,润肠通便。松花粉:味甘,性温。燥湿,收敛止血。松香:味苦、甘,性温。祛风燥湿,排脓拔毒,生肌止痛。蒙药松节:味甘、苦,性温、燥、糙、腻。祛“巴达干赫依”,燥寒性“希日乌素”,消肿,止痛。松香:味甘、苦,性温。燥“希日乌素”,止痛。
药理作用:镇静作用,镇痛作用,抗炎作用,延缓衰老作用,抗病毒作用,镇咳、祛痰作用,亦有级强的抗菌作用。
观赏价值:松树树干挺拔苍劲,四季常春,不畏风雪严寒。油松在行道树上成行种植的株行距:大树成林种植或行道树以6-8m为好,中年行道树一般采用5-6m。油松可与快长树成行混交植于路边,其优点是:油松的主干挺直,分枝弯曲多姿,杨柳作它背景,树冠层次有别,树色变化多,街景丰富。但有土壤容易板结的缺点;有的油松种植人行道内侧或分车带中,于车行道边种植快长树。这样土壤避免车、人的破坏和践踏,对油松生长有利。在古典园林中作为主要景物,以一株即成一景者极多,至于三五株组成美丽景物者更多。其他作为配景、背景、框景等用着屡见不鲜。在园林配植中,除了适于作独植、丛植、纯林群植外,亦宜行混交种植。适于作油松伴生树枝的有元宝枫、栎类、桦木、侧柏等。
工业价值:油松树干挺拔苍劲,茁壮生长,四季常春,不畏风雪严寒。独立的个体姿态非常优美,人们习惯把生长在岩石峭壁上的称“望人松”。适于作油松伴生树种的有元宝枫、栎类、桦木、侧柏等。木材富含松脂,耐腐,适作建筑、家具、枕木、矿柱、电杆、人造纤维等用材。树干可割取松脂,提取松节油,树皮可提取栲胶,松节、针叶及花粉可入药,亦可采松脂供工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