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学名:Aloe vera
科属: 阿福花科 芦荟属(百合科 芦荟属)
别名:白夜城、中华芦荟、库拉索芦荟
分布:原产于非洲热带干旱地区,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在中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

形态特征
生活型: 多年生草本,茎短,株高约50cm。
茎: 茎较短。
叶: 叶簇生,肉质,粉绿色,条状,先端渐尖,基部宽阔,边缘疏生刺状小齿,长20-40cm。
花: 花葶高60-90cm,总状花序,苞片近披针形,花淡黄色。
果: 蒴果。
主要价值
芦荟具有杀菌作用,抗炎作用,湿润美容作用,健胃下泄作用,强心活血作用,免疫和再生作用,免疫与抗肿瘤作用,解毒作用,抗衰老作用,镇痛、镇静作用,防晒作用。
植物文化
芦荟中的“芦”字原意是黑的意思,“荟”则是聚集的意思。其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芦荟的叶子的汁液是黄褐色的,遇到空气会氧化成黑色,因而取名芦荟。
观赏地点:苏铁园(1号温室)